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三位一体”——税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作者:发布日期:2022-03-11点击数:

李新 蔡韬玉

 

摘要:随着中国税收制度的变化以及国际税收规则的改变,社会对税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对税务人才需求的要求也在逐年变化。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税务实践到底需要何种人才?目前高校的培养目标与之匹配度如何?本文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发现税务实践需要“经管法”结合的人才,而不管经济学还是法学方向培养的税务人才都不能满足这一目标,因此需要重塑高校课程体系,使之成为“经、管、法”“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为税务实践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实务需求

 

随着中国税收制度的变化以及国际税收规则的改变,社会对税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同时,对税务人才需求的要求也在逐年变化。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税务实践到底需要何种人才?目前高校的培养目标与之匹配度如何?

一、税务实务到底需要何种人才

税收业务的需求是高校设计培养目标时的准绳。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是获得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最重要的一步,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那么税务实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实践中需要税务人才的单位可能是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与企业,他们在人才的需求上各有特色:

(一)税务机关对税务人才的需求

随着依法治税和财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税务机关对税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目前在职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为74万人。[1]税务机关对税务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要系统掌握现代税收的理论和政策,还需要具有税收政策分析、税收征管、税务稽查、纳税服务和税务信息化能力的税务专业人才。

(二)税务师事务所对税务人才的需求

2019年我国税收达到14万亿元,税收收入占到了总体GDP14%[2]如此大的比重以及日益复杂的税务监管,使得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税务师、税务会计师等专业人才;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税收体制的不断改革,例如个人所得税的完善,纳税人对税务中介服务的需求逐年增长,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税务中介机构来进行税务服务,同时对税务咨询、涉税鉴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汤凤林和邱向宁,2020)。也反映了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需要具备处理中介税务实务、税务咨询和税务筹划能力的税务专业人才。

(三)企事业单位对税务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如何进行税务筹划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也意味着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不仅能够综合运用税收、法律和会计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战略和风险意识,具备较强的税务规划能力和解决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税务实务界需要的是能运用各种能力处理税务实务的综合能力,既要处理日常业务,又要处理税务风险;既要能分析税收政策,又要能进行税务规划;这需要税务实务人员既懂税收政策,又要处理税务业务,还要应对税务风险,是具有“经管法”思维的综合人才,实务界的需求为高校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现行高校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与之匹配吗?

二、高校相关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

那么,高校相关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国家设置税务专业,目的是为了在校的学生首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税收理论研究和教育,进而推动税收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在各类院校中培养大量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工作需要的合格的专门人才。

各个学校的办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们会结合社会的需求来设计自己的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专业定位直接决定了培养专业人才的品质和规格,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起着统驭作用,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等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下面笔者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以及湖北经济学院为例,介绍高校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对比分析不同专业视角(法学角度和经济学角度)学生培养目标的异同。

1高校税务专业培养目标

高校名称

培养目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角度)

具备税收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法学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以及中介机构从事财政、税务、财务等实际工作的创新型、融通性和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业人才。

湖北经济学院

(经济学角度)

系统掌握税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能胜任政府财税部门、其他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各大中型企业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厦门大学(法学角度)

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人才主要面向财税金融、企业、公共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可以从事这些领域的实际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财税法和金融法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

 

武汉大学(法学角度)

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经济法学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资料来源:来自相关高校官网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上面所有高校的对比介绍,我们发现不管是税务专业(经济学)还是税法(财税法)专业,它们培养目标的相同点是:首先,大部分高校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是本专业的学科知识,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次,在培养目标中也突出了要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相应实际工作的人才。不同点是:侧重点不同,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税法(财税法)专业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对法学思维以及法律素养的培养。

对比了以上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之后,我们发现在整体人才培养上高校主要是进行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大部分高校提出的培养复合型人才也只是涉及单一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跨学科的相关专业的综合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和细致,教学效果不佳。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我国税收工作领域所面临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员工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税收征管、提供纳税服务以及为企业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既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又能具备法学和管理学知识的高层次、实践能力强的税务人才。而在税务专业(经济学)设计上高校的培养目标中主要是以税务专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对法学、管理学专业能力的培养甚少;财税法专业(法学)专业设计上高校主要侧重法学思维的培养,缺少对经济学、管理学素质与思维的培养;这两种培养模式都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的实务技能比较单一,不能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原理综合运用到实务当中。对学生们的培养与现实社会的需求不相符,会不利于学生们的就业与发展,因此,高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而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将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更能适应实务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改革培养目标,特别是通过课程设计来使高校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

三、税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比税务实务需求和各高校的课程体系,笔者发现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法学角度税务人才的课程体系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偏法学

目前很多高校设计的课程主要是以法学专业的课程为背景,以财税法学为主,综合法理学、宪法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和国际法学等多部门法学对财税问题加以多角度、全方位的融合式学习。不同的院校,在课程设计上也只是对少数的课程有所调整和补充。这些核心课程中,主要是法学知识,而法律的职业要求是要了解并熟悉各个领域的法律规范,那具备这些领域的基础知识是为以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所以,课程体系设置偏法学、对经济学及管理学的知识不够重视,会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广泛且有效地引入相关领域,难以适应实务需求(马柳颖和蹇尚庭,2019

2、缺乏管理、会计

法学和管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法律也不能脱离社会管理而独立存在。高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中主要集中学习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法学专业的培养体系中,虽然有一些高校提出了要了解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但是实际上对会计学、管理学开设的课程很少,导致授课老师与学生们对其不够重视,缺乏了管理学科知识的训练。

3、对税收经济的理解不到位

税收制度的建立就是要保护国民经济,避免税收妨害生产的消极作用。那么在征税的时候就要保护税本、正确选择征税对象和税源、正确设计税率并且要考虑到税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税收的基本制度是由法律来规定的,但是由于学生们在校期间很少接触到管理学、经济学的知识,对税收经济产生的效用是一知半解的。即使在部分高校开设的选修课中会涉及到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但是学生们对它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部分,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工作中。

(二)经济学角度税务人才的课程体系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偏经济学

目前税务专业大部分课程都是以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会计及法学科目很少。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而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运用税务知识,企业更希望能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中。较为单一化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适应新的工作和新的岗位的能力较差,难以胜任工作岗位调整的任务(张雪绸,2013)。

2、缺乏管理、会计

税务专业作为经济学类专业,它的发展起点较低、时间较短,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税务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趋同,在课程设置中明显缺乏管理学和会计学知识。即使开设了一些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对会计学专业进行深度学习,专业间的联系较弱,设置的课程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个性、接触到的知识面比较单一、综合能力不强。

3、缺乏法学思维的训练

法学思维是指人在决策的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不管是从经济学角度还是法学角度来培养税务人才,培养学生们思维的逻辑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会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然而,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对这一思维方式的训练,导致本科四年下来学生们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逻辑依旧混乱,学生们的脑海中不能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对培养他们实务技能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税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不管是培养经济学角度的专业性税务人才,还是培养法学角度的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只注重单一学科的学习很难符合实践需要。所以,跨学科的学习,如何将“法律、管理与财税”相结合是高校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1. 从法学角度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的状态,对税务人才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贸易发达、人员流动密集,对于税务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要懂财会、税务的知识;还要具备分析中外经济发展现状的能力,运用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所以,高校可以增加一些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加强专业间的联系,扩宽学生们的知识面,重视对学生们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税务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税务理论基础、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还应该有法学专业背景、具备法学思维能力。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更加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做好税务筹划,为企业合理合法节税。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在强调税务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法学学科知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大对法学开设课程的考核力度,让学生们对其引起重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为社会提供更加符合实务需求、具备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共同措施

    1、高校税务课程的更新要与时俱进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也在不断加快税收法规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税务人员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紧跟税法的调整步伐,将改革后的税法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中。但是,在高校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税法的更新速度,这就导致老师的教学内容经常和税法不同步。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税务课程更新速度需要与时俱进,为了不影响教学的效率,老师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对新法规内容和案例讲解的重视(杨杨,2013)。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应该尽可能地选择最新的教材。这对高校的老师也提出了要求,老师们应该要密切关注国家税法调整的政策和改革内容,在出现新内容、新政策的时候,可以利用互联网发展的优势,编辑云教材,不断更新相关的内容,尽量让学生们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这样有利于保证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弥补相关税收知识的欠缺。

    2、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科间的融合

    目前大多数学校开设税务专业的必修课涉及的学科比较单一,而且老师们主要是纯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上与学生们互动性不高、缺乏案例讲解;再加上每一门课程学时的限制,使得老师们往往会因为赶课程进度而忽略了考虑学生们理解知识的程度。这样学生们只用在课上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的内容即可,没有在学习中独立思考,这样很难将知识点融会贯通。所以,高校要将税收学、管理学以及法学相融合,教师们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辩论研讨、师生互动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努力提供比课堂理论学习更加丰富、更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其次,利用互联网发展的优势,可以利用各种网络课堂方式,也可以采用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潜能。

    3、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很多高校的税收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所占的比重很大,实践课比重较小,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状况。而且在开设实验课程时,综合性强的、能够让学生们自己思考、自己设计的实验很少。比如,很多的实验课都是在老师给出了案例之后,学生们进入系统进行模拟纳税申报的流程,其实这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很多学生并不能理解每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只是机械的操作,这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高校要提高实践学分的比重,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虽然税务专业的理论知识很多,但是可以更加细致地安排理论课程时间,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讲授,减少理论知识的学习周期,增加实践课程,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专业实操能力(李华,2011)。其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老师们应该对各种实务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开设实践课程时,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让他们在实操中发现问题、并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自己想出解决办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独立思考时也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4、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构建仿真模拟实验室

    目前很多学校对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有限;再加上教师资源不足,很多年轻的教师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实践经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所以高校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是刻不容缓的。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实践教学的水平。学校可以选派一些年轻的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首先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王玉琴,2018)。其次,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构建仿真模拟实验室。比如,通过模拟企业、税务机关、事务所的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课程实验内容分角色选择成为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税务管理、税务稽查工作,也可以作为企业会计人员或中介机构人员完成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工作(孟莹莹,2015)。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前真正感受到实践工作中的氛围,了解实践工作流程。最终会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工作的需求。

    5、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税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学生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快适应实际需求,应该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中去培养实务技能。但是,由于在校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学校里学习,只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实习很少有企业会接收,所以这就导致了在校生很难找到实习的机会。所以,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随着对税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中介机构对税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明确,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优势,根据指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性的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合同,与这些单位形成长期的、较为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可以尽可能采用推荐入职的方式,向合作单位供应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在这些合作单位中,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税务实习基地,通过选拔的方式选出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前进入单位实习,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加强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肖姝,2016)。

     

    参考文献:

[1]李华.税收类系列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43-45.

[2]马柳颖,蹇尚庭.《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地方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6):55-58.

[3]孟莹莹.税收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04:17-19.

[4]汤凤林,邱向宁.地方院校税务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6):173-175.

[5]王玉琴.应用型大学税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财会月刊,2018(20):106-109.

[6]肖姝. 应用型大学财税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 财会学习,2016(22):210.

[7]杨杨.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本科税收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6):161-162.

[8]张雪绸.关于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若干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2):37-39.

作者工作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1] 数据来源于2019年税务统计年鉴。

[2] 数据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官网。

Copyright © 中国税收教育研究所